您好 欢迎来到涂附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新一轮制造业五年行动计划出台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

关键词 制造业 , 科技|2021-03-17 10:27:25|宏观经济|来源 中国经济网
摘要 新华社3月13日公布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下称“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计划的主要任务第二项即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3月13日公布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下称“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计划的主要任务第二项即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计划草案提出,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

  从今年1—2月份的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1%。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9.2%,汽车制造业增长70.9%。专家表示,今年1-2月,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长了37.3%,反映制造企业对外来的经营预期正在改善,投资重回扩张区间,但我国制造业还面临全而不优的局面。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也指出,接下来工信部将聚焦包括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紧扣保持完整产业链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持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等几方面工作。确保产业链完整,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

   制造业强国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草案公布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新华社3月13日公布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下称“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计划的主要任务第二项即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计划草案提出,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

  在此前《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新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

  可以看到,在上述几个领域,我国近年来有了明显进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

  不过,我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全而不优的局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苗圩说,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得过早、过快,不仅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将带来产业安全隐患,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明确了8个方向,分别是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雯看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性、集群化、绿色化、高附加值化是方向。最终要走到成本相对可控、利润和附加值比较高的一个路径上来。“其中基础性材料和核心工艺等是重点,要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发展。”

  在3月8日举行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06年达到32.5%以后,逐渐下降。当然有个大背景,就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肖亚庆认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总量,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此,首先是要保持产业链完整,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其次,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进一步提升,要对传统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重复建设,要防止“一哄而起”。同时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发展。

  在3月1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肖亚庆也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聚焦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紧扣保持完整产业链体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持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

   前2月我国工业增速创记录 制造业投资重回扩张期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1%。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9.2%,汽车制造业增长70.9%;产品上,工业机器人产量45433套,同比增长117.6%;新能源汽车31.7万辆,增长395.3%;微型计算机设备5725万台,同比增长111.9%。

  尽管预计1-2月工业增速会大幅高开,但35.1%的增速仍然大幅超出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的预期,她指出,如此高的工业增速可能是过低的基数,就地过年带来的提前开工,国内外经济复苏带动的需求回升,稳定的政策支撑共振的结果。

  从行业上看,汽车、电子、装备类工业增长最为明显。

  1-2月,汽车制造业增长70.9%,汽车产量385.5万辆,增长89.9%,其中,新能源汽车31.7万辆,增长395.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一季度,生产上全球供应链断裂、销售上不少4S店关闭,使得汽车产销均出现了很低的基数;同时这也导致汽车的产销需求被推后;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不少家庭行业开始考虑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加上近期的汽车行业刺激政策,这也带来了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持续回暖。

  张航燕指出,去年开始,中国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触底式反弹,“去年上半年我们在江西调研时发现不少新能源车企处于停产或未达产状态,但到了下半年,汽车生产出现了迅速的升温。”

  她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政策上的利好,中国把本到去年年底完成退坡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减免新能源汽车的车购税两项政策延迟了两年,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振了车企的信心。

  另一方面,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一轮新的机遇,年初特斯拉车型大幅降价,蔚来、广汽等国内厂商在发布新品上动作频频,这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端的活跃。

  此外,她指出,中国正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要求各地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汽车购买规定,各地不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北京等一线城市在上牌政策上明显向新能源车倾斜。

  电子类工业也是一大亮点。1-2月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9.4%,其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5725万台,同比增长111.9%;集成电路533亿块,同比增长79.8%。

  江飞涛表示,疫情加速了各行业的线上迁移,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快速发展,这带来了手机、笔记本、集成电路、家电等电子信息行业的加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前2月中国的设备、装备类制造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前2月,国内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9.2%,金属切削机床8万台,增长了85.4%;工业机器人45433套,增长了117.6%。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9%、49.2%,明显高于往年。

  江飞涛表示,汽车、家电、电子信息产业是机器人、高端机床等上游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前者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产业链的共同复苏。

  张航燕则表示,高端机床、机器人等设备、装备类企业大多位于制造业中上游,其迅速恢复反映在工业的下游,制造企业的预期正在改善,中国制造有可能迎来一轮新的扩张周期。

  她指出,近年来,由于整体经济不振,中国制造业投资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而在今年1-2月,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增长了37.3%,反映制造企业对外来的经营预期正在改善,投资重回扩张区间。

  此外,张航燕指出,近期工业上游的原材料正大幅涨价,进而带动了PPI进入了扩张区间,不过目前这种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供给端引发的:一方面,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另一方面,国内原油、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品供给并未像下游的装备制造一样同步扩张,部分采矿业由于安全检查收紧出现了限产停产现象,因而出现了价格上涨。

  她指出,当前需要高度关注制造业上游的景气度是否能成功向下游传导,如果只是上游涨价,这就是一个由于上游供给收紧导致涨价,进而挤压工业下游利润的现象;而如果下游消费品的景气度也出现了升温,则预示着一个新周期的开端。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涂附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涂附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涂附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登封市蚂蚁磨料有限公司
一钻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