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涂附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城市记忆之二砂德式厂房

关键词 城市记忆 , 二砂 , 白鸽|2011-05-03 10:56:46|涂附新闻|来源 大河报
摘要   【阅读提示】旧中国的磨料磨具工业比较落后,全国仅有一个砂轮厂,不能生产磨料,只能生产少量的陶瓷磨具。1953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决定兴建一座大型砂轮厂...

  【阅读提示】旧中国的磨料磨具工业比较落后,全国仅有一个砂轮厂,不能生产磨料,只能生产少量的陶瓷磨具。1953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 开始,国家决定兴建一座大型砂轮厂。经调查,刚玉磨料的主要原料铝矾土,在巩县一带蕴藏丰富,1954年7月27日,国家计委批准厂址定在主要原料产地附 近的郑州市,后定名为第二砂轮厂。1954年11月,东德专家来到郑州,帮助设计建造砂轮厂。德国人设计的车间厂房,立面处理十分讲究,顶部配以弧形锯齿 式的屋顶,成为厂区景观。如今,这些德式老厂房已年近六旬,在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后,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这足以证明它在郑州人 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锯齿形房顶在当年成为一大景观

  曾闹笑话,砂轮厂被误当“杀驴厂”

  “请问第二杀驴厂养活驴车间怎么走?”如果是现在,有人在大街上这么问路,你会以为对方脑子出了毛病。可是,把时光倒流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住在郑州西郊的人,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路。

  其实,问路的人要找的,是第二砂轮厂氧化铝车间,由于不知道砂轮是什么,老百姓误把砂轮厂当成了“杀驴厂”,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从这个曾经在郑州西郊广为流传的“段子”,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磨料磨具行业的陌生。由此也可以说明,我国磨料磨具工业的落后。

  “别说一般人,就是1954年前后分配到二砂筹备处工作的人,也不知道砂轮是啥。”该厂的老职工王师傅说,他今年78岁,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二 砂工作,由于筹建阶段没见过砂轮,家人问他砂轮是啥样子,他只好凭想象说和火车的轮子一样。后来,厂里生产出砂轮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无知。

  建厂背景,为啥“一五”先上砂轮厂

  “建国初期,我们国家的磨料磨具工业比较落后,全国仅有一个砂轮厂,还不能生产磨料,只能生产少量的陶瓷磨具。”现年81岁的砂轮技术高级工 程师吴伍琛提起建厂初期的情况,显得十分激动,“砂轮有啥用?嘿!它可是号称机械工业的‘牙齿’,没有它,大型军工器械根本造不出来,知道枪支与大炮吧? 上面的来福线(学名膛线),都是用砂轮精准制出来的!那时候国际形势紧张,间谍都把各国拥有多少砂轮厂,砂轮产量多少进行分析评估,以此作为一个国家军事 实力强弱的参考。”

  据吴伍琛讲,新中国成立后,磨料磨具工业有所发展,但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1953年,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 始,国家决定兴建一座大型砂轮厂,确定年产各种砂轮12000吨,请民主德国帮助设计和供应成套设备。1953年5月15日,奉机械部命令,二砂筹备处在 武汉成立。中国中央中南局、机械部从江西、湖南、湖北、武汉等省市,为筹备处调配行政干部14人,技术人员25人。

  经调查,刚玉磨料的主要原料铝矾土,在河南巩县一带蕴藏丰富,1953年8月,筹备处从武汉迁至郑州市敦睦路56号。一年后,国家计委决定把工厂建在砂轮主要原料产地附近的郑州市。  

  建厂过程,东德专家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

  当时中国磨料磨具行业技术基础薄弱,不具备建设大型砂轮厂的条件。二砂当时又不属于“156项苏联援助项目”,便由东德援建。由于这个厂投资规模巨大,被戏称为“第157个项目”。工厂设计方案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

  “外地人来厂里参观,问27号厂房有多大,我们就开玩笑说,只比人民大会堂小点儿!”现年73岁的原精磨分厂厂长陈宗全,见证了二砂的筹备、 建设和发展,1956年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后被称为27号车间)破土动工,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 号称二砂最大的厂房。“那方形立柱横切面面积有1平方米,俩人拉着手都抱不住,从厂房地表到房顶大梁最少得有16米高,感觉空间特别大,气派得很。”

  “二砂建设期间,东德先后派遣67位专家来厂里帮助援建,随同的家属还有48人,突然间来了这么多老外,不少好奇的人跑到厂里看稀罕。”陈宗全说,德国专家在二砂待了4年,给全厂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那个搞基建的土建专家组组长奥古斯汀·西蒙,从1956年2月来二砂,一直工作到1960年3月才回国。这个人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一 旦发现施工人员没按设计要求干,马上就会上前制止,并盯在现场,直到施工人员按照他们设计的图纸全部改正后才离开。”陈宗全老人说,为了节约钢材,西蒙和 中国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试验,试制成功了30米跨度钢筋混凝土屋架,节约了大量钢材。“那种敬业精神,真让我感动!”

  据陈宗全讲,德国人设计的建造方案,有的地方并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为了节约成本,机械部设计总局在不改变工艺、不降低工程结构标准和不过分 影响建厂总进度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的技术条件,对国外土建及动力管理设计进行了部分修改。但这些修改,使整个工程节约了368吨钢材、540吨水泥和 300万元资金。

  《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最终都是按照东德标准来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正是这些“苛刻”的条件,让二砂成为当时中国砂轮行业的“龙头老大”。  

  建厂投资,几乎相当于5个国棉厂的总和

  “解放前,中国只有一个砂轮厂,在沈阳,名叫苏家屯砂轮厂,是日本人建造的。解放后,被称为中国第一砂轮厂。”76岁的退休老工人赵明胜说, 二砂起初叫4057厂,后来才被机械工业部定为第二砂轮厂。老赵是1956年进入二砂9车间工作。据他回忆,当初建厂的投资额为1.5亿元,几乎相当于5 个国棉厂加起来的总投资。厂区的面积有1平方公里,厂内的烟囱有64米高,属于郑州第一高烟囱。“那时候,烟囱就是地标,相当于现在20多层的大楼高度, 来来往往的行人常站在门外看稀罕。”

  “东德人设计的二砂厂房,在当年属于超豪华。一层建筑,没负荷也没震动,就要把柱子扎几米深,让一向节俭的职工们无法理解。”74岁的武炳菊老人,已退休了26年,提起当时建厂房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东德的专家坚持把厂房建成铜墙铁壁,原因很简单,因为砂轮厂在战争中会成为被敌方打击的首要目标,一旦被破坏,对军工企业的发展会带来致命 的打击。所以,直到现在,我对那些援建的东德专家仍敬佩不已。”武炳菊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国,似睡醒的雄狮一般,以沉寂多年 的强烈渴望,掀起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浪潮。二砂就是在这个当口,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砂轮生产企业。  

  美好回忆,这里曾是他们承载梦想的地方



曾让职工自豪的庞大的设备目前静静地陪伴着厂房

  厂里玩大的孩子王成了技术能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伙子大姑娘找对象,都先盯着这二砂,二砂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那时候,二砂被称为‘电老虎’,因为热电厂是专门为二砂配建的,厂里的职工到外面办事,只要说是二砂的,对方便会热情相待。”47岁的王凤生,提起当年的“被尊重”,一脸惬意。

 27年前,王凤生成了二砂的一名工人,那时候,一个车间有500多人,“冬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车间里围着大炉子,炉子上放着一口大 锅,每人把自己带的菜,倒在锅里一块烩,那才叫大锅饭呢!职工之间的感情相当好,同吃同劳动,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如一家人,每个人都希望把厂子建设 好。”据王凤生讲,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二砂占据着郑州工业发展的龙头地位,厂内有职工近8000人,能成为该厂的一员,是件很自豪的事。

  “八九岁的时候,我是二砂家属院里的孩子王,经常带着一群小伙伴溜到厂区里玩耍。”现年49岁的赵广庆,提起小时候的事,咧着嘴笑了。“那时 候,我感觉厂区真大呀!半天都走不到头,院内的大树也多,我和小伙伴们在那里爬树,掏鸟窝,夏天逮知了,或者趁人不备,钻进车间里看稀罕。”

  赵广庆家有6口人,父母、哥哥、弟弟、妹妹都先后成了二砂的职工。“我是20岁进二砂参加工作的,当时别提多兴奋了,从小在厂区里玩耍的时 候,我就特别羡慕那些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梦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厂区的一员。长大后,这些愿望终于实现了,由于工作积极,我还被厂里评为技术能手 呢!”赵广庆说,他1982年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二砂碳化硅车间工作,曾连续4年荣获郑州市青年突击手称号。

  艰苦岁月中的温暖亲情

  住在二砂社区2号院95号楼的吴富有老人,今年80岁。1958年,吴富有从部队转业到机械部中南办事处工作,1967年调到二砂。老人的妻子宋淑琴今年75岁,也是二砂的职工。

  “大儿子吴跃生1978年当兵,1982年转业到二砂;二儿子吴跃丰1962年出生,1989年当兵转业到二砂,现在仍在电气分厂当电工;小女儿吴跃华也在二砂工作……”吴富有老人向记者如数家珍,他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二砂,还把全家人都“牵”入了这个大熔炉。

  “那时候我在厂里天天埋着头磨砂轮,丈夫天天在外给厂里跑采购。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可丈夫每次出差,都会带几个鸡蛋回来,让我补补身子。我 哪舍得吃呀,都蒸成鸡蛋羹让小儿子消灭掉了。由于工作性质,我们夫妻俩经常见不着面,偶尔见他在厂门口等我下班,会感动好几天。”宋淑琴老人笑着说,虽然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有丈夫的体贴和懂事的孩子,再苦再累她都觉得甜。

  “那些老厂房是两辈人辛勤创业的见证,也是中德友谊的见证,很庆幸历经沧桑的老厂房如今没有被拆除,能作为历史建筑遗迹被长久地保护下来。”宋淑琴老人说,直到现在,她和老伴闲下来的时候,还经常到厂里去看看这些老厂房,就像看望曾经一起作战多年的老战友一样。 

  走进厂房,领略德式建筑 感受时代变迁

  

当年高大的厂房目前已破败不堪

  4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华山路上的白鸽集团厂区,看到了这些顶部为锯齿形的红砖老厂房。走进后才发现,这些锯齿形房顶,其实是一排通透的玻璃窗户。

  已经退休的老工人张国强说,厂区原来是一片耕地,地面高低不平,沟沟坎坎的。建厂时,施工人员对地面进行了平整。德国人把厂房顶部设计成锯齿状,是为了方便车间内采光。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节能低碳。

  进入厂房,高空间,大柱距,彰显着德式建筑的气派。由于年代久远,厂房的砖墙略显暗淡,顶部的窗玻璃已碎裂多半,铁门锈迹斑驳,漆皮脱落。记 者发现,厂区内,有些厂房已经闲置,周围生长着一人多高的杂草,走近后,草丛中便会有鸟雀鸣叫着冲天而起。落了锁的车间大门像个落寞的老人,静静矗立着, 仿佛在等待时机重新焕发活力……

  据《郑州市志》记载,1992年,二砂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成立白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股本1.5亿元,社会 公众股4500万股,国家股10500万股。1993年,“豫白鸽”股票在深圳上市流通,成为全国磨料磨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日等70多 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12月股改退市后成立“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公司自创建以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以不断创新的 精神,始终保持着磨料磨具行业首屈一指的地位。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涂附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涂附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涂附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登封市蚂蚁磨料有限公司
一钻商城